close

unnamed--26dec99aa7_small  

李宗燁

許多的身心不適例如頭痛、失眠或胃痛,它們確實讓人很困擾,所以我們很想要趕快把它治好,盡可能驅除這些不舒服。其實這些症狀只是一個訊號提醒我們注意是否累積過多的壓力,例如生活的態度或跟人的關係需要調整。如果只想消除症狀而沒有去探討背後的原因,就像只是關掉鈴聲大做的火災警報器而不管起火點一樣,身心都將付出更大代價。

 

睡眠有困擾的人總是嘗試各種辦法以求得一夜好眠。他們關心的是「要如何快點睡著」「如何睡的好」,於是就會找到各種助眠的方式來對抗失眠,這些方法也許有些幫助,只是帶著「很怕睡不著,我要趕快睡著」的緊張時,這些努力便會強化不易入睡的焦慮與挫折。最後造成越想趕快睡著就越睡不著的惡性循環。

 

   如果我們可以信任身體,願意去理解這些不適的症狀是要傳達哪些訊息時,就不會把失眠當作敵人要盡快消滅它,而是把它視為朋友般接受它、傾聽與觀察它。也就不會再問要如何快點入睡,而是去探討我是如何讓自己不能入睡?

 

小英一直以來都不容易入睡,做過各項醫學的檢查也沒有發現異常的狀況,只能盡量提早就寢希望能讓真正入睡的時間長一點。當然也試過各種助眠的妙方只是有效期限都很短,現在她明白失眠只是一個訊號,她願意去探討背後的訊息。

 

   睡不著的時候都想些什麼?小英並沒有像掌控型或完美主義者不斷地檢討今天發生的事或預演明天的事。

 

最近有哪些煩惱或重大事件嗎?小英覺得一切還算順利。

什麼時候開始不易入睡,那時候曾經發生哪些重大事件?可能時日久遠,小英也不記得從何時開始難入眠。

 

小時候跟父母之間是否有印象深刻的事件?小英忽然想到了自己還是個小小孩時,父母要離婚,她被安排跟爸爸一起住,就在目送媽媽的離開的當時,即使有百般的不願意,心理卻沉重的說不出話來,夜裡小英躺在床上含著淚水告訴自己,她要把媽媽的容顏記在心理,絶對不可以睡著,唯恐一覺醒來就忘記媽媽的樣子。

原來失眠是凝結的悲傷,是對媽媽的思念與連結,是對媽媽的忠誠與愛。只是現在小英已經長大而且又跟媽媽取得聯繫,隨時都可以見到媽媽怎麼還是無法輕易入眠呢?這種心境似乎與現實不符合啊,小英有點納悶。沒錯,小時候因為強烈的情感事件所形成的態度或模式往往影響我們一生,例如小時候怕老師,長大成為父母依舊怕孩子的老師。換句話說,即使事過境遷我們的某些情感仍然停留在受傷的那一刻。

 

現在如果能夠讓那受傷的小女孩說出當時的恐懼與痛苦,允許凝結的悲傷化成淚水或許可以讓小女孩得到平靜。小英願意藉由引導來讓當時沒有了結的痛苦得到結束。小英想像自己回到當時的情境,同時想像媽媽在前面並對她說:媽媽!請你不要走!…..請你不要離開我!小英頓時悲傷地雙手掩面痛哭…….。過一會兒再對媽媽說:我接受你做我的母親…..我是你的你女兒不管發生什麼事….你永遠是我的母親,我永遠是你的女兒。說完不自主地深深吐一口氣,打了好幾次哈欠….,多年鬱積的苦悶漸漸地鬆開來了,接著說:你是大人,我是小孩,…..不管你跟爸爸發生任何事,我都尊敬你們兩位。……媽媽!我只是個孩子,….我把大人的事都歸還給你們大人…..!藉由一步一步的引導,小女孩感到前所未有的放鬆與平靜並且感覺跟媽媽更靠近了,現在小女孩可以安心的睡著了

 

  以前小英用儆醒不眠來表達對媽媽的愛與連結,現在這份心已經得到充分的表達而且也建立了新的連結,從此失眠就不再被需要了。

 

生命的重大變動或失落的經驗都很可能在身體累積緊張造成身心的症狀,所謂的失落是指:生命的生離死別與傷痛,如親人的去世、離婚、重大疾病、殘障或其他不幸,許多人會用忙碌、吃東西、看電視、上網、找人聊天或睡覺逃避難過的情緒,只是這些情緒不會因為這樣就自動化解,長期忽略往往跟以下身心症狀有關: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煩躁、失眠、頭痛、莫名的疲累、無動力、腸胃的問題…..

 

學習如何面對或處理不愉快的情緒是生命很重要卻被忽略的課題,或許我們可以說在每個人的內心角落,都有一位小男孩或小女孩,她或許感到孤單、委屈、不公平、被忽略或生氣。如果我們願意把注意力轉向內在,願意去陪伴與了解我的內在小孩怎麼了?就像一個有愛心的大人去關心一個徬徨無助的小孩一般,去了解跟允許她難過或生氣,當她能夠自由的哭泣之後,也會用燦爛的笑容回報你。

(本文刊於泰山 真愛家庭)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關係 解讀
    全站熱搜

    trong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