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珍老師
老師:罹患癌症之後,你把它當作是菩薩,幫助你修行,然後開始念經,迴向癌細胞。也許你可能覺得這樣有安心的感覺。
你看喔~ 你開始唸佛,念經迴向,對癌細胞的感謝與懺悔;可是一段時間以後,你說:你二十幾年的信仰,現在卻開始提不起勁去禮佛,念佛,誦經,但又有罪惡感。潛意識裡,這個罪惡感讓你騎機車跌倒,跌倒了就不用禮佛,膝蓋受傷。所以啊~你看! 我們一開始的時候,我們的癌細胞,它是一個問題,然後我們覺得,我們認為,我們去禮佛念經,可以讓這個癌細胞消除,或是這個問題可以消除。只是,一個是癌細胞,一個是禮佛,那癌細胞和禮佛,它們到底有沒有關聯?
學員:以我過去的信仰,通常都會說,之所以得癌症,就是有這些所謂的業障的這種東西,所以那時候,自己的想法,就是要懺悔,禮佛,念經迴向,求一種和解的觀念。
老師:因為我們不知道,所以我們用假設! 到底他們有沒有關係,我們不知道! 當這個癌細胞存在的時候,我們這個病存在的時候,我們認為說禮佛就會好! 可是,重點在這裡--你開始搖動信仰的時候,有罪惡感! 你的癌細胞他一直存在,可是你又糾纏上罪惡感。這裡你有看到什麼嗎?
學員:因為有那個罪惡感,讓我覺得,現在沒有對癌細胞作一個懺悔是不是不應該。
老師:所以剛剛問你說,這個癌細胞跟這個懺悔,他們到底有沒有關聯? 我們不知道!
可是,你的生病、你的癌細胞,跟你的禮佛、你的罪惡感,變成---你本來是生這個病,可是到最後,卻跟這個罪惡感,跟這個恐懼糾纏上! 這兩個有沒有關係?
你聽得懂我的意思嗎? 假設,我現在覺得我不好,我就開始去整形美容、去改變我的造型、弄得很漂亮,然後我覺得這樣子我就會好! “我覺得我不好” 跟 ”我去整型”有沒有關聯?
學員:沒有…
老師:我們就是會陷在這個模式! 我現在有什麼問題了,我就用相反方式去解決我的問題,結果你的癌細胞跟你的禮佛,這兩個有沒有關聯,你要去看!
你本來是生病了,要針對生病的問題,可是你又糾纏上罪惡感、恐懼,然後你的這個東西還在,你又加了一個,多出一個問題出來!
所以,我的意思是說,假設你這個問題產生的時候,你不是針對這個問題,你用相反的方式,你就會繞很多圈圈,沒有直接面對你真正的問題。假設你今天可以轉一個彎,真正的面對,去看這個問題,針對這個問題,而不是去禮佛,那你會快很多。而且,搞不好一個鐘頭就過了! 可是如果你跑到相反方向,二十年還沒有過! 了解我的意思嗎?
我們覺得我們不好,我們就會想辦法好---這就是我們犯了一個讓自己走遠路的一個思考模式。我們用這樣的方式在思考,用這樣的模式在過我們的生命。這一點是很簡單,可是我們看不到!
我現在生病了,我可能有業障,然後我就去消業障。病歸病,業障歸業障,有沒有關聯我們不知道。可是最後,你的恐懼你的痛苦還存在,憤怒還是存在。所以今天如果我們可以直接去面對我們的恐懼,我們的病的話,你可能不用一個月你就好了,你可能一個禮拜就好了;可是如果你用相反的方式,去面對這個,去對待這個的時候,你可能要搞幾十年,除非有一天,你突然明白了! 這樣了解我的意思嗎?
所以,針對真正的問題很重要, 而我們常常會用相反的方式!
小朋友可能很沉默,我們就想辦法去讓他樂觀,交朋友; 我們從來沒有辦法真正去看看,他為什麼會這樣。這樣才能夠直接看到根本跟究竟的問題,那才會快速,而且才是針對問題,這樣了解嗎? 這是我們要學的一個很重要的真相! 我們通常都用相反的方式啊,那相反的東西跟原來的東西通常都沒有關連!
為什麼有的人覺得必須奮鬥努力,然後到年紀大的時候,幾十年後,他可能實現了他的理想,可是在他心裏面還是有些失落! 因為畢竟他覺得自己,也許很自卑,所以他就想說”我要成功”。他也許成功了,可是自卑還在,因為自卑跟成功本來就不相關。可是我們一直用這樣的模式在思考,在生活,所以導致我們的問題一直存在---就是我們的思考模式,出問題!(香如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