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花草之間_031  

李宗燁 

當你心煩意亂或溝通遇到瓶頸時,別急於做其他的事轉移注意力,你可以練習跟自己的感受同在…….

喬力坐在沙發看電視,想到凱莉自從到公益團體當志工以後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跟他一起看電視跟全家出遊了,就叫正在做家事的凱莉過來,凱莉回說:等一下!我還要晾衣服呢。喬力突然大聲說:自己的家都沒有顧好了,幹嘛還去幫助別人!凱莉激動地說難道我做錯甚麼事嗎?為什麼你要否定我!說完掉頭就走。喬力想到明天已經跟凱莉說好要全家出遊,他不希望現在的氣氛壞了明天難得出遊的心情,他走到凱莉身旁試圖說服她不要生氣,也解釋自己完全沒有否定她的意思,只是這麼做的結過卻讓凱莉更氣。於是喬力想到「情緒辨識」的練習。

       喬力想要釐清自己為什麼會說「家都沒顧好」的話,因為理性上知道自己很支持凱莉去當志工。當他暫時停止主動思考,被動地注意身體與內臟的狀態時,他發現胸口悶悶的,他再把注意力聚焦在胸口時,頓時胸悶散開來了,伴隨著深深的吐氣,腦海冒出「被忽略」。他總算明白自己的感受與需要了。喬力先跟凱莉道歉然後看著她靜默一會兒終於鼓起勇氣,吱吱嗚嗚地承認自己覺得被忽略了才會那麼說,凱莉看到的不再是先前辯解與告訴她該如何感受的操縱者而是勇於坦承脆弱的喬力,凱莉含淚帶笑地看著喬力,覺得兩人的心很靠近。

 

後來喬力發現兩人幾乎每隔一陣子就有類似的衝突然後冷戰幾天,持續做這個練習後,喬力察覺到自己有種「我應該,你也應該」的思考模式,他認為自己應該支持凱莉去做她喜歡的事,所以對方也應該主動知道並且配合自己去做我喜歡的事,問題是對方不一定知道喬力有這樣的期待,當喬力逐漸失望之餘較慢慢累積悶氣最後變成指責導致兩人衝突。換句話說,喬力拿一把尺要求自己也潛在的期望對方要符合這把尺,當欠缺察覺時往往把自己的尺理所當然地要對方配合,就必然導致衝突,現在喬力知道可以說出自己的期望也聽聽對方的想要,兩人可以彈性討論而不覺得受傷。

 

練習:  跟自己連結與情緒辨識

放鬆地坐下來,閉上眼睛舒服地靠在椅背上,先把注意力帶到腳掌,從內在去感知腳掌的狀態,那裡在用力、哪裡緊繃或痠痛,這時往往會有批判的想法跑進來,我最近是不是吃太多了,我腿太粗了或我該運動了,或是注意力跑掉了,沒關係再回來感知腳掌的狀態就好。接下來再依序注意小腿,大腿,臀部,腹部,胸口,在這裡停留久一點,去注意自己的身體要告訴你的訊息,重點是我感知到甚麼而非我應該有什麼感覺。不管接收到那些情緒都允許它,進一步可以把注意裡完全放在那個感受,什麼都不做只是純粹地聚焦在它身上,也許它會變化或是冒出適當的形容詞或畫面讓你可以說明此刻的心情原來是....,這就是情緒辨識的練習。

說明:這個看似簡單的練習對過度依賴思維的人們特別重要,意念的特性是主動與介入,這個練習可以培養被動覺知與接受性,正是鬆綁身心緊繃的第一步,其次思維活動只是心理活動最表淺的現象,人們常常被潛在的情緒所驅動而不自知,辨識情緒是認識自己與自己靠近的過程。

有些人很輕易地辨識出自己的感覺,有些過度理性(超理智)的人卻很難說出自己的情緒,例如太太看到先生愈講音量愈大,雙眼睜大看著她,就說你不要生氣嘛,先生握拳大吼「我哪有生氣」。這樣的例子也許不陌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ong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