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Jootix--8aae53ce41_small  

 我們的自我就會,很自然就會解讀

就會生出情緒或感覺

生出很多東西

然後這生出的東西,一生出來的時候

你就掉在生出來的情景裡面,快樂或痛苦

然後快樂你就很開心,痛苦你就想要去除

就是掉在這個裡面

有某一次我在覺察那個關係的時候

 我發覺那個關係其實在你看到人

你看到這個人的第一眼已經開始在運作了

可是我們卻不自知啊

 這是好多年前就發現

你看到這個人之前,你對他所有的東西就跑出來了

可是我們都沒有發覺

 他只要一講什麼你就是什麼(某種反應/解讀)

這個東西就是像劇本一樣一直重複

 是不是這樣,這很有趣對不對

 可是如果你可以看見的時候,這個劇本會停下來

那這個看見,其實是要非常大的功夫耶

 你看見你自己是怎麼樣的先入為主

把一個人框在這個你對他的認為裡面

這個要對自己很誠實

 然後

比如說你是董事長,你是職員

我對你的態度跟對他的態度就不一樣

你要能夠怎樣去覺察到自己其實是這樣

 這個都是一個學習啊

 那為什麼我講這個

我們會覺得我們跟周圍的人

很重要的人的關係

 

我們會覺得他什麼地方要改變

還是我們看不順眼他什麼地方

 其實都是要從這裡開始

這個都是看啊

 -------------------------------------------------

 (我發現,

人跟人之間的相處,好像都是想像?

都是念頭的東西吧

 我今天心情好,可能我的想像就好一點

然後見到這人就開心

 心情不好,想像就差一點,然後就不開心

可是基本上,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是啊,然後呢

 (然後又好像是上次互動留下的一種餘溫

帶給你解讀跟成見

 下次再見面的時候,就是從那裡去想像出來的

完全不是你跟這個人之間當下互動的東西)

 對啊,就好像你坐在一個氣球裡面

他也坐在一個氣球裡面

然後兩個球碰在一起,可是看不到對方

 然後各自坐的氣球裡面,

都是充滿你剛剛所講的那些東西啊

這個時候,你完全無法跟對方交流啊

 可是如何打破這種距離呢,這種東西呢

如何打破呢?

 (我想到我們常常跟人家講話後,會帶一些情緒,

這個人怎麼會這樣,他是怎樣

剛剛我怎麼不這樣回他,我下次一定要怎樣

然後就氣很久

 

這種情況,

其實一切都是出自於你對話時那一瞬當下的解讀

 別人對你說什麼,你馬上有一個解讀出來

然後你當下就語塞,氣結,卡在那裡

 然後那個東西也擋著你

讓你沒辦法有,接下來的交流跟互動)

 

那個慢半拍就在裡面思考,

然後研究,然後抉擇,然後決定

 演了好幾部電影之後再出來這樣

就會慢半拍

 

(不管是語塞慢半拍或是當下發作出來

一切似乎都根於

一個人當下對別人的話的反應與解讀

 然後下次你遇到這個人,

所有的反應中都會把上次的情緒加進去

累積更多東西

 

如果說那個東西可以慢下來

就比較可以跟人有真正的互動跟交流)

 對啊

就是還是要跳回來剛剛講的,你要有覺察到

 你不是覺察到,就是被它拖著走

就這兩種可能

 (這好像牽扯到觀察這個東西?)

 對啊,就是看

清楚我們對一些事情的看待方式覺察這個過程

 

--------------------------------------------------------

  觀察,

一開始是要你們刻意的去做靜心的練習的

 可是你們學會怎麼樣去觀察的時候

那個觀察就要變成無所不在啊

 (對了,

靜心練習時說的留在適當的地方

是一種跟它和解的感覺嗎)

 不是

 (可是感覺每次都有一種釋懷

或是還會有一個更深的東西跑出來)

 不對,它不是和解

 我覺得它超越和解

 我覺得它就是

它是道,它不是和解

 和解,還有一個對待

 那這個是

 多東西是你自己把它

你自己把它認為是這樣

 

然後你就往那個方向一直去認為

然後就那個痛苦就開始來了

 就像解讀啊

 你覺得說我講你不好

然後你就一直想,然後就開始解讀

然後就開始很生氣,然後就開始生悶氣

 然後就開始怎樣怎樣一大堆

 

這就是你自己個人的解讀

那很多問題是那個東西你把它

 

你把它投射在你的認為

然後是你把它抓取過來

投射到你身上

 然後就抓住這個東西

一直在做文章

 那它事實上那些東西本來不是這樣啊

 它本來不是這樣啊

它本來,沒有這回事啊

 留在適當的位子就是

每樣東西如果可以在它適當的位子

就會沒有問題啊

就會不會發生問題啊

 

 

 

 

 

 

 

 

文章標籤
覺察 解讀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rongyeh 的頭像
trongyeh

歸來

trong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